钛白粉等产业新型工业化的梧州效率
2012/02/27 点击 2713 次
2月22日,藤县顺舟造船有限公司厂房里一派热闹景象:上百名不同工种的工人正为四艘已现雏形的2000吨级轮船做最后的施工;一旁的船台上同样焊花四溅,工人们在为一艘4500吨货船焊接底板,建成后,它将成为广西最大吨位的内河船舶。“西江经济带的建设,为我们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公司董事长莫胜新说,企业投产后实现满负荷运转,目前已向客户交付2艘船舶,即将交付的有3艘,在建和已签订生产合同的还有8艘。
采访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梧州工业经济硕果累累——雁行阵势发展格局日益完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二产比重提高到68%,工业化率提高到5.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种种事实与数据表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梧州,正在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上大步前行。
沿江集聚,产业布局日益优化
进入“十二五”以来,藤县通过实施“沿江突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赤水—塘步—潭东工业长廊”规划与建设,使藤县“西江经济走廊”现雏形。去年,藤县工业增加值完成69.6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2.6亿元,同比增长20.2亿元。
藤县取得的这一切,缘于梧州市委、市政府敏锐把握发展时机,充分发掘西江黄金水道优势,优化工业布局,按照雁行阵势,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产业集聚,为西江经济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壮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把西江段沿岸建设成为现代工业的聚集区、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将藤县打造成西江经济带新兴工业化城市。”县委书记莫奕坚说。
自2008年自治区提出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战略以来,借助于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成型和东部产业转移的强劲势头,梧州适时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加紧对沿江工业带和沿港工业的布局规划,把全市40%的人口、60%的产业集聚到西江两岸,实现沿西江“主要经济带”率先发展。
如今,在绵延140多公里的西江梧州段,滔滔西江犹如一条串链,将密集分布于两岸的一大批工业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
藤县,陶瓷、钛白粉、造船、林产林化等特色产业集群矗立于浔江之滨;规划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的梧州港赤水临港工业区里,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苍梧,沿江布局有色金属和钢铁冶金产业聚集区,正在加快道路、港口、码头建设,夯实沿江工业发展基础,努力形成沿江产业集群。
长洲,以扶持壮大梧州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和长洲区工业集中区为发展重点,初步形成以不锈钢、电子、光学仪器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
从上游的藤县到下游的万秀区,得益于现代综合交通格局的日臻完善,一条以西江为轴线、联动梧州全境的西江沿江工业带在该市初现规模,在西江岸线上集聚了诸如再生资源加工、陶瓷产业、不锈钢、林产林化等一批具有梧州特色的特色产业群。
转型升级,工业企业生机勃发
藤县堪称“中国钛白之都”,钛矿储量达400多万吨,年开发量约占全国的5%。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10年,藤县通过政策与资金扶持,帮助重点钛白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钛白企业实现节能减排,节约生产成本2000多万元。
去年9月,藤县钛白粉产业园正式开园,由此迈开了钛白粉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大步。一系列强力举措很快收到实效。“2011年全县钛白粉产值超13亿元,同比增长32.6%;上缴财税1.2亿多元,比2010年增加一倍。”莫奕坚说。
藤县钛白粉产业只是该市依托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梧州立足自身优势和产业发展特点,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以“一产业一政策”的方式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同时,把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用地等要素向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集中,促进了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和升级换代。
在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过程中,梧州通过“退城入园”将散落各处的传统企业搬迁到配套设施齐全的各工业园区里,同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技术创新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根本出路。“十一五”以来,梧州每年的技改投入均是高速度增长。梧州传统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更是通过技改在去年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梧州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气魄也让人惊叹。
2月21日,在梧州工业园区内的广西睿奕新能源有限公司组装车间,记者不由眼前一亮:宽大的车间一尘不染,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能在主控室的显示屏上看得一清二楚,先进的现代化生产现场管理方法让人赞叹不已。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电子信息项目的发展速度。“作为一家从事电池生产的高新科技企业,我们得到梧州市的鼎力支持,企业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公司总经理钟伟说。
瞄准珠三角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态势,该市及时制定政策、完善规划、加紧招商,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共有41家,产品主要有电子电线电缆、基础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产品、电池、电子仪器等五大类。
“十二五”期间,梧州将培育发展以中医药养生为主的生命健康产业、以稀土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等,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使之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广西日报 )
相关新闻:· 1月24日国内部分地区钛白粉报价 2025.01.24· 12月30日国内部分地区钛白粉报价 2024.12.30· 纳米二氧化钛:能抗菌防晒,还有啥? 2024.12.19· 12月6日国内部分地区钛白粉报价 2024.12.06· 钛白粉,必要的远虑 2024.11.06· 10月21日国内部分地区钛白粉报价 2024.10.21